——记人文传媒学院师生赴通北镇第三小学开展“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助学活动
■记者 张瑞芹 摄影 宋杰

善心凝聚大爱,行动传递爱心。为响应团省委的号召,11月2日下午,我校人文传媒学院师生一行七人乘火车七个多小时赴北安市通北镇第三小学开展“情暖童心真情关爱 点燃希望 成就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助学活动。
一个新书包,一盒新的画笔,一套新的标尺……为孩子们带去的虽是简单的礼物,可在他们脸上看到的却是最真挚的笑容。同时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珍惜当下,关爱他人。

路途坎坷 爱心不变
11月2日上午8时,北风啸啸,雪花飘飘,我校人文传媒学院师生一行七人拎着7大包包裹来到了黑河市客运站,准备出发北安市通北镇第三小学,结果被告知高速封路,暂缓发车。 在经过两个小时的等待后,车站工作人员广播:黑河——北安方向暂停发车,请各位旅客到售票窗口退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成员焦急似火。“这可怎么办?孩子们的学习用品都买好了,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给他们送过去”,人文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丽明说。
经过商讨,“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决定,改买下午5:45分的火车票,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返回学校,等待下午出发。下午5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再次从学校出发,而不同的是,这次来到了火车站。他们一路硬座,历时七个多小时,终于于次日凌晨0:59分到达北安市通北镇。到达宾馆后的他们经过简单的洗漱之后就休息了。人文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梁红润说:“我现在得赶紧休息,因为一觉醒来就可以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了。”

关爱留守 为爱绽放
11月3日上午8时,我校“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走进通北镇第三小学开启助学捐赠仪式。通北镇第三小学校长宫德莉、副校长姜红军、辅导员杨红军及70名留守儿童代表参加了本次助学捐赠仪式。
我校人文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丽明在致辞中指出,为了响应团省委的号召,我们开展了此次“情暖童心真情关爱 点燃希望 成就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助学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书包、文具和“情暖童心”爱心礼包。希望通过这次的爱心捐助,咱们通北镇的每一名同学都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健康生活,阳光成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热爱祖国和家乡,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通北镇第三小学校长宫德莉在讲话中指出,感谢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师生不辞辛苦、不远距离来到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助学活动。希望同学们正确看待来自各方的帮助,学会自立自强,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也真诚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团体、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投身到这样的活动中来,用爱心和真心托举起留守儿童的未来。
在通北镇第三小学师生代表的见证下,“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成员和第三小学领导将70个书包和书包内的学习用品逐个送到每一位学生的手里,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在拿到漂亮书包的同时,行着少先队员礼。
捐赠仪式结束后,一年级二班的崔博文非常开心的向记者分享着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记者问道:“为什么这么开心呀?”“因为爸爸妈妈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买礼物,看到这些礼物就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孩子答道。“我现在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爸爸在山上,妈妈在广州,每次想他们时就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什么时候过年啊?过年就可以有礼物了,但也不想要。因为有这些就够了,只想让爸爸妈妈赶快回来”,他说。

主题队日 畅谈梦想
我校人文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梁红润带领70名留守儿童代表开展了以“中国梦 我的梦”为主题的队日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回答,现场互动十分热烈。当问到,放假后,你想做什么?六年级四班的王东旭说:“我想出去玩。平时爸爸妈妈不在家,放假了,我想让他们带我出去玩。”长大后,你想当什么?“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可以像你们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年级二班的姜珊珊说。最后,老师告诉他们:我们的梦是中国,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坚持梦想,继续前行。

集体诵读 爱国情怀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校人文传媒学院学生张博带领70名留守儿童代表集体诵读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文章。诵读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慷慨激昂,把自己的爱国情怀都融进了这首词里。还有的同学自告奋勇,起立为同学们朗诵了这首词。也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立志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素质拓展 激发凝聚力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校人文传媒学院辅导员姜文朔、学生张伟达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解手链、找朋友、幸福资源”等互动游戏,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还加深了孩子们的相互认识,建立了情感支持,很好的训练了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自助能力,帮助孩子构建健康心理。
在活动中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背着刚刚收到的爱心书包。记者随机问了一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摘下书包做游戏呢?这样舒服吗?”“我很喜欢叔叔阿姨们捐赠的书包和学习用品,舍不得摘下来,有他们的关爱,我很幸福”,他说。

情暖通北 走访慰问
家访,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下午两点,“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选取了两家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带我们走进学生景傲的家,两旁高楼耸立,只有一间棚户房夹杂在中间。据她介绍,这间棚户区就是景傲和他姥姥姥爷住的地方。走进屋里,陈设十分简陋,只有一张炕和一个破旧的衣柜,连张课桌都没有。人文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丽明从景傲的姥姥那里了解到,景傲的爸爸妈妈在山西打工,每到过年才回家一次。他的姑姑离婚了,孩子留给了他爷爷奶奶。因为爷爷奶奶那孩子多,景傲就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再加上他姥爷患有脑瘤,已经好多年了,不能干重活。他爸爸的肝不好,妈妈的心脏不好,所以家里才这般光景。但幸好景傲在班级里学习成绩都很好,回到家里还主动帮助姥姥姥爷做家务。从破旧的墙上记者还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今天上午捐赠的爱心书包被挂在了一个很高的地方,而墙上还贴着景傲用水彩笔画的姥姥人像。据他姥姥说,今天他回来就很开心。并向她介绍到这个书包和里面的各种学习用品都是叔叔阿姨们捐的,要“我”把这个书包挂在最高的地方。还亲手为“我”画了一幅简笔画。
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带我们进入了王志伟的家里。他家住在学校附近,爸爸妈妈在山东打工,做的是外墙保温工作,需要爬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爷爷奶奶为了更好的照顾他,在学校附近租的一个房子,里面开设了小饭桌,给那些离家远不能回家的孩子提供吃饭和住宿的地方,同时也解决了家里部分的支出费用。
据了解,通北镇第三小学的学生向他们这样留守儿童的数量占了多半,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务工,不能时常陪在他们身边,也不能见证他们的成长。所以在此呼吁大家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让更多的力量主动为公益事业加油鼓劲、添砖加瓦,将爱心传递下去。
“情暖童心 真情关爱 点燃希望 成就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助学活动只是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援疆教师李婧,参加西部计划的学生联系在校教师向西部山区贫困人民捐献衣物,在校生看望孤寡老人等这些公益事业,组成了人文传媒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既是人文传媒学院爱心的延续,又是爱心的开始。今天,人文传媒学院以其爱心精神和公益担当深入人心,明天人文传媒学院的大爱精神将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