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媒体人”创作挑战赛哈师大参赛队员曲直答记者问
(学生记者 逄金慧 摄影 刘震)“未来媒体人”挑战赛在我校已经开赛三天,来自中俄两国不同地区的八所高校传媒精英汇聚于此。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国排名第二,仅位于中国传媒大学之后,成为各组队伍强劲的竞争对手。14日下午4点,来自我院广电记者团的学生记者逄金慧、付冬雪就对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参赛队员曲直进行了采访。
初见曲直,感觉他是一个很幽默、很阳光的大男孩。
记者:此次挑战赛名为“未来媒体人”,你认为“未来媒体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曲直:首先,身为一个未来媒体人应该更多掌握本行业专业知识;另外,更多去了解其他行业,媒体人面对受众很多,要接触到各方各面,对于社会人群不同层次、不同阶级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能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体现媒体人的价值。对于我本人而言,更多是用影像来描绘事件,深入地了解对方的点滴,将更好的影像、更美的瞬间留在胶片、镜头上。
记者:众所周知,哈师大的影像创作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也被视为此次大赛的劲旅,你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来参加此次比赛的?
曲直:我们的能力也没有说非常厉害,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优势。参加这次比赛想要互相吸取一些,取长补短,更多的是抱着积极学习和互相交流的心态。
记者:你们团队在此次比赛上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曲直:团队磨合能力更高,相对于其他参赛队伍而言,我们团队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参加比赛次数更多一些,相互之间的默契度更高,分工更明确,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避免了临时组队成员尚需磨合的问题,我们直接就可以投入创作。
记者:这次比赛有两支队伍是俄罗斯来的,你认为他们的优势在哪里?
曲直:他们所抱的心态也不一样,我们更加拘谨一些,和俄方演员交流稍微有些障碍,而他们非常放松。此次比赛是“中俄媒体交流年”的一项活动,务必要加入俄方的一些元素,我们作为中方代表队要去找俄方演员,他们也要找一些中国演员,中国演员配合度很高,拍摄比较顺利。
记者:作品创作遇到了什么困难,进展还算顺利吗?
曲直:可能我们比较害羞,不太敢和外国人进行直面交流。在选定俄方女演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最后还是顺利解决了。平静之中偶有涟漪。
记者:您对本次比赛的创作题目“持摄影机的人”,是怎样理解的?
曲直:作为未来媒体人,“持摄像机”的工作,既希望大众理解我们工作的辛苦,在恶劣环境中去创作这以方面,也希望大家能从中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交流的乐趣。“持摄像机的人”是一个创作辛苦又具创意的主题。
记者:此次比赛,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曲直:好山好水好风光,地肥水美稻谷香,黑河一直是我的精神故乡。以前有来过这座城市,但没有做这么长时间的停留;此次来黑河外出搜集素材,更多寻找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交流对我们完成此次作品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契机。
